“老有所养”既要生活照料也需情感慰藉
2020年03月14日
“养老题目是事关民生的大事,养老护理更是这件大事中的急事,事关我国日益增加的高龄老人、失能老人的生存和照护题目。”全国人大代表、浙江省衢州市委书记徐文光对于老年人的护理状态十分关注。
据第四次中国城乡老年人生活状态抽样调查效果表现,居家养老仍是目前我国重要的养老体例。而城乡老年人的居家养老服务需求项目排在前三位的分别是上门看病、上门做家务和康复护理,其比例分别是38.1%、12.1%、11.3%,这三项都与养老护理直接相干。
“以居家养老为主的养老格局,作为后代势必承担赡养老人的重要责任,分外是在老年人的生活照料、精神慰藉等方面,后代的作用不可或缺。”针对这些近况,徐文光提出两方面建议,即在全国推行老年人家庭后代陪护假制度和加快养老护理人才培养培训。
推行老年人家庭后代陪护假制度
习近平总书记在党的十九大报告中指出,要积极应对人口老龄化,构建养老、孝老、敬老政策系统和社会环境。
“‘老有所养’不仅必要生活照料,也必要情感慰藉,而推行老年人后代陪护假制度,为更好知足老年人这一需求提供了制度保障。”徐文光认为,“养老、孝老、敬老,既是家庭题目,也是社会题目,是一项社会体系工程。推行老年人家庭后代陪护假制度就是一项基础的保障措施。”
他以衢州为例,诠释了这一制度的社会意义。衢州市常住人口老龄化程度处在全省前列,后代面临的照料怙恃、赡养压力日益显明。为应对这一题目,衢州市于2018年出台了《关于增强老年人照顾服务工作的实施意见》,其中明确:老年人患病住院治疗期间,后代所在单位可以给予其陪护假,独生后代的陪护假每年累计15日,非独生后代的陪护假每年累计10日。这一政策得到广大群众迎接,受到社会各界的广泛好评。
鉴于衢州的实践,徐文光建议,周全推行老年人家庭后代陪护假制度,并出台相干配套措施确保落地。比如:增强立法保障。针对老年人后代陪护假施行的省份较少,且长短不一,导致在全国层面不均衡的题目,总结吸取已推行老年人后代陪护假制度的实践做法,在国家层面进行立法,出台同一的政策和标准,让全国老年人都能享受到这一政策盈利。增强政策配套。在不增长企业负担的前提下,研究制订企业落实陪护假详细措施。“陪护假”产生的用工成本,可由企业和当局合力承担,通过减税、奖励等情势,给予企业肯定补贴,让社会各界共同为老年人后代陪护假兜底。增强督查落实。把落实老年人后代陪护假制度列为文明城市、文明村镇、文明单位、文明校园、文明家庭创建内容,纳入全国敬老爱老助老评比的考评指标。加大用人单位不按规定落实陪护假的处罚力度,与企业名誉挂钩,有序推进老年人后代陪护假制度落地,营造全社会敬老养老优秀氛围。
加快养老护理人才培养培训
除了必要后代的及时陪护,徐文光认为,专业护理人才缺失也是个很大的题目。“养老护理是一项专业性较强的工作,然而目前的养老护理人才总量不足、职业吸引力低、培养系统不健全等题目紧张制约养老护理行业和养生养老产业的健康发展。分外是2017年国家取消养老护理员资格证书后,相干政策未能及时补位,导致社会认可度进一步降低,迫切必要国家从制度层面予以解决。”
对于养老护理人才缺口,徐文光算了一笔账:“全国失能老人按照养护比例1∶3的国际通畅标准,约必要1000万名护理人员,而目前全国整个护工群体才100万人,专职养老护理人员仅30万人,其中,具有养老护理资格证书的仅占十分之一,养老服务人才队伍紧张不足。其重要缘故原由在于,职业吸引力低,职业发展空间小;养老服务人才培养系统不全,培养体量不大;养老服务人员培训和继承教育质量不高。”
针对这一近况,他建议,加快养老护理人才培养培训,详细有以下措施。
推广长学制中高职本科一体化人才培养。出台政策,在现有中高职衔接基础上加快“专本贯通”,由办学条件较好的高职院校试点老年护理本科教育,扩大社会对养老专业的认同感。在养老护理类专业领域率先试点“学历证书+职业技能等级证书”(1+X证书)制度,让养老护理门生在获得学历证书的同时,积极取得护理、康复等多类岗位职业技能等级证书,更好地适应从业需求。
通顺养老护理人才晋升通道。建立职业上升通道,进步专业认同感和职业荣誉感。依托职业院校和培训鉴定机构,开展养老服务(养老护理)人员培训和专项技能认证考核,认证等级与小我工资津贴和职级挂钩。
加大经费投入。中间安排财政专项资金,用于加大培训补贴力度,更好地激励职业院校和培训鉴定机构开展养老服务(养老护理)人员培训和专项技能认证考核;用以奖代补的情势,指导更多人员参加培训和技能认证;用免除涉老专业门生学费、进步门生助学金、安排就业等途径吸引更多门生报考。